加载中...
首页专利查询专利详情

*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仅供参考,实际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展示为准

一种用于降低光漏电流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发明专利无效专利
  • 申请号:
    CN201410251368.5
  • IPC分类号:G02F1/1362;G02F1/1368;H01L29/786;H01L29/08
  • 申请日期:
    2014-06-06
  • 申请人: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降低光漏电流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申请号CN201410251368.5申请日期2014-06-06
法律状态撤回申报国家中国
公开/公告日2014-08-20公开/公告号CN103995410A
优先权暂无优先权号暂无
主分类号G02F1/1362IPC分类号G;0;2;F;1;/;1;3;6;2;;;G;0;2;F;1;/;1;3;6;8;;;H;0;1;L;2;9;/;7;8;6;;;H;0;1;L;2;9;/;0;8查看分类表>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人地址
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新竹市力行二路1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权利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当前权利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徐文义;黄德群;陈茂松;黄国有
代理机构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代理人徐金国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降低光漏电流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包括:第一金属层,形成于一基板上,并经蚀刻定义栅极;绝缘层覆盖第一金属层;非晶硅层,形成于绝缘层上且对应地位于栅极的上方;第二金属层,形成于非晶硅层的上方,并经蚀刻定义该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区和漏极区。第一金属层的面积大于漏极区的面积从而完全遮蔽漏极区,并且漏极区与绝缘层的接触面为一平坦表面,以避免漏极区的金属表面形成的反射光进入非晶硅层。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将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区完全平放于第一金属层之上,当背光源出射的光线在漏极区的金属表面形成反射时,其反射光并不会进入非晶硅层,进而实现阻挡反射光和降低光漏电流的功效。

我浏览过的专利

专利服务由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