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首页专利查询专利详情

*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仅供参考,实际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展示为准

亚洲带绦虫microRNA及其应用

发明专利无效专利
  • 申请号:
    CN201110318012.5
  • IPC分类号:C12N15/113;A61K48/00;A61P33/00;C12Q1/68;C40B40/06
  • 申请日期:
    2011-10-19
  • 申请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亚洲带绦虫microRNA及其应用
申请号CN201110318012.5申请日期2011-10-19
法律状态撤回申报国家中国
公开/公告日2012-01-25公开/公告号CN102329797A
优先权暂无优先权号暂无
主分类号C12N15/113IPC分类号C;1;2;N;1;5;/;1;1;3;;;A;6;1;K;4;8;/;0;0;;;A;6;1;P;3;3;/;0;0;;;C;1;2;Q;1;/;6;8;;;C;4;0;B;4;0;/;0;6查看分类表>
申请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申请人地址
上海市卢湾区瑞金二路207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权利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当前权利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发明人陈家旭;周晓农;艾琳;陈木新;朱兴全;徐民俊;刘宏坤;陈绍荣;王尚位;陈韶红;张永年;李浩;郭俭
代理机构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代理人严新德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亚洲带绦虫microRNA,其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n所示,n选自1-170的正整数;或者与SEQIDNO:n中的任何一条序列互补的序列。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任一所述的亚洲带绦虫microRNA在制备亚洲带绦虫疫苗中的应用。还提供了一种抑制亚洲带绦虫生长发育的组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因芯片。本发明首次从亚洲带绦虫分离获得一类新的microRNA,这些microRNA在亚洲带绦虫生活史中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影响亚洲带绦虫幼虫生理功能,发育,分化相关等功能,并为制备亚洲带绦虫基因工程疫苗以及防治亚洲带绦虫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我浏览过的专利

专利服务由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提供